CBA联赛进入休赛期调整窗口,各队备战工作紧张进行之际,广州龙狮队主教练郭士强的一份12人名单却在球迷圈掀起轩然大波,这份名单中,一名被球迷称为“无经验、无技术、无身体”的“三无”内线球员意外入选,引发广泛讨论。
这位名叫李俊飞的21岁内线球员,此前仅代表广州队出战过3场比赛,场均数据仅为1.3分和1.7个篮板,在多数球迷眼中,这位年轻球员既缺乏CBA联赛的实战经验,又没有展现出突出的技术特点,身体条件在同位置球员中也并不出众,正因如此,当郭士强将他列入12人名单时,许多球迷直呼“实在离谱”。
“郭导是不是没人可用了?”“这样的球员都能进名单,我们青训系统出了问题吗?”社交媒体上,质疑声不绝于耳,有球迷甚至翻出了李俊飞在发展联盟的比赛数据,试图证明这位年轻内线根本不具备CBA级别的竞技水平。
在专业人士看来,郭士强的这一决定可能并非一时冲动,一位不愿具名的篮球分析师指出:“从战术体系来看,郭士强一直在打造一种注重整体性和机动性的防守体系,李俊飞虽然个人数据不突出,但他的防守站位和篮板卡位意识符合教练要求,这种类型的球员往往被普通观众忽视,但教练团队能看到其价值。”
这并非郭士强第一次因为用人选择而受到质疑,执教辽宁队期间,他就曾大胆启用年轻球员,当时同样引发争议,但这些球员后来大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,如今执教广州队,郭士强依然保持着这种敢于用人的风格。
广州队目前的内线阵容确实面临一些挑战,主力中锋李炎哲因伤缺阵,预计需要休养至少两个月;大外援纳森·詹姆斯虽然实力出众,但需要合适的替补轮换;其他内线球员如郑准和赵明宇也都各有技术特点,但整体深度不足,这种情况下,挖掘内部潜力成为必然选择。
从球队长远建设来看,培养年轻球员是每支球队都必须面对的课题,广州队近年来在青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,李俊飞正是球队自己培养的球员之一,给予这样的年轻球员机会,既是对青训体系的肯定,也是为球队未来储备人才。
“我们不应该仅凭几场比赛的数据就否定一个年轻球员。”前国手、现篮球评论员张成表示,“每个球员的成长轨迹不同,郭士强作为经验丰富的教练,看到的是球员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的潜力和态度,球迷应该给予更多耐心和支持。”
CBA联赛中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见,浙江队的刘泽一、广州队祝铭震等球员,刚进入联赛时都曾受到质疑,但通过教练的信任和自己的努力,最终都成长为球队重要轮换球员。
对于郭士强来说,他的用人哲学始终是“不看名气看状态,不看年龄看表现”pg模拟器,在日前的一次采访中,他曾表示:“我给每个球员的机会都是平等的,谁训练努力,谁状态好,谁就能上场,年轻球员需要机会来证明自己,这也是球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”
从战术层面来看,现代篮球对内线球员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,传统意义上依靠身高和体重强打内线的模式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内线球员具备换防能力、投篮能力和策应能力,李俊飞虽然身体条件不突出,但他的移动速度和防守范围可能正是郭士强所看重的。
球迷的质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,CBA联赛竞争日趋激烈,每个名额都至关重要,如果因为给予年轻球员机会而影响球队战绩,教练确实需要承担相应责任,但这正是教练工作的挑战之处——如何在当下战绩和未来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未来几周,随着联赛重新开打,李俊飞的表现将成为关注焦点,如果他能够抓住机会证明自己,那么郭士强的这次用人选择就将被证明是英明决策;反之,则可能面临更大压力。
无论如何,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CBA球员培养机制的思考,在联赛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,如何平衡即时战绩与长远发展,如何给予年轻球员成长空间,这些都是所有俱乐部都需要面对的问题。
郭士强的这次选择,也许正是对中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,在这个意义上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都值得肯定,篮球比赛不仅仅是胜负的游戏,更是关于成长、信任和未来的故事。